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含概要)-看這本就夠了(8版)

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含概要)-看這本就夠了(8版)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含概要)-看這本就夠了(8版)※點我購買※

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含概要)-看這本就夠了(8版)※點我購買※

本書特色
  準備台灣原住民族史 ~ 「原」來看這本就夠了!
  ◆族群發展、文化內容,包羅詳實,無所遺漏!
  ◆命題分析、考題焦點,指引學習方向。
  ◆圖像繪製、表格整理,易讀易記。
  ◎本書各主要章節內容包括「原住民族發展史」以及「原住民族文化史」兩大部分,先針對族群發展、地理分布和外來族群的互動、以及原住民相關時事常識,分別論述,再就各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族群代表特色,從社會制度、經濟生活、信仰祭典、生命禮俗及其藝術文化六個面向來剖析各原住民族的特色,內容詳實,無所遺漏。
  ◎本書各章皆有「命題分析」,提醒讀者各章重點及命題焦點所在。並在重要段落前附以「考題焦點」,除觀摩題型外且能幫助讀者掌握學習方向。各章末並有測驗題及申論題,輔以精要解析,以供讀者演練及熟悉題型。
  ◎針對冗長的歷史演變、複雜的儀式祭典和族群分佈等等,以圖表方式加以整理,以便讀者閱讀記憶。
  ◎本書不論是在知識的涵蓋層面或是內容呈現的設計上,皆試圖以完整且有效的方式,將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一科之內容呈現給讀者。擁有此書,必會讓您準備本科考試,看這本就夠了!
作者簡介
千華名師-邱燁
專長:
  歷史、地理、社會
著作:
  《世界地理<含概要.大意>(公路監理站) 》
  《世界地理 (含概要.大意)搶分題庫》
  《觀光資源概要(包括台灣史地、觀光資源維護)[華語、外語導遊人員]》  邱燁、章琪
  《觀光資源概要(包括世界史地、觀光資源維護)[華語、外語領隊人員]》
  《導遊觀光資源概要全真模擬考》
  《領隊觀光資源概要全真模擬考》
  《導遊通關勝經合輯(含導遊實務一、二、觀光資源概要)》  吳瑞峰、韓青、邱燁
  《 領隊通關勝經合輯(含領隊實務一、二、觀光資源概要)》  吳瑞峰、韓青、邱燁
  《中外地理輕鬆一次搞定[警專]》
  《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看這本就夠了》
  《世界地理(含概要、大意)[郵政升資]》
目錄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原住民與南島民族
第二章 原住民族稱呼演變
第三章 台灣史前文化
第二篇 平埔族文化史篇
第一章 平埔族文化及發展史概說
第二章 平埔族傳統文化概說
第三章 北部平埔族
第一節 凱達格蘭、雷朗族
第二節 道卡斯族
第四章 中部平埔族
第一節 巴則海族
第二節 巴布拉族
第三節 巴布薩族
第四節 和安雅族
第五章 南部平埔族
第三篇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史篇
第一章 泰雅族(ATAYAL)
第二章 賽夏族(SAISIYAT)
第三章 鄒族(TSOU)
第四章 邵族(SHAO)
第五章 布農族(BUNUN)
第六章 魯凱族(RUKAI)
第七章 排灣族(PAIWAN)
第八章 卑南族(PUYUMA)
第九章 阿美族(AMIS) 261
第十章 雅美族(YAMI)
第十一章 噶瑪蘭族(KAVALAN)
第十二章 太魯閣族(TRUKU)
第十三章 撒奇萊雅族(SAKIZAYA)
第十四章 賽德克族(SEDIQ)
第四篇 日治後原住民族史
第一章 日治時期及戰後民國原住民族史
第二章 台灣的都市原住民
第五篇 模擬試題
測驗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申論題
第一回
第二回
第三回
第四回
第五回
第六篇 最新試題及解析
99年原民特考三等─台灣原住民族文化
99年原民特考三等─台灣原住民族史
100年原民特考三等─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100年原民特考三等─臺灣原住民族史
100年原民特考四等─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概要
100年原民特考四等─臺灣原住民族史概要
100年原民特考五等─臺灣原住民族史大意
作者序
  準備方向
  分為原住民族發展史及原住民族文化史兩個面向來說明。
(一)原住民族發展史
  原住民族發展史為族群互動的歷史,與漢族及日本民族等外族間的互動特別重要。讀者於準備原住民族發展史時,可將重心置放於該族群與外族的互動歷史過程,諸如明清時代原住民族和漢人族群之間,因為漢人的開墾和貿易而與原住民族之間產生諸多衝突事件以及在日據時代面對一個威脅性的殖民統治時,原住民族如何在維護本身固有文化前提上,對日本的殖民政策和理番計畫作出回應,成為此時期原住民族和日本人最重要的互動過程。除了族群間的互動發展外,對於原住民族的基礎認識,讀者們亦不可輕忽,諸如原住民族的史前文化、地理分布特色、以及相關時事發展等基礎性知識,亦頻繁地出現於考題之中。
  族群發展互動、地理分布、原住民相關時事常識等,為過去有關考題中一再出現之命題,然而在準備的方向與方法上,筆者認為,或許可於研讀原住民發展史時,以當一個文化遇到一個全新的外來文化時,新舊文化團體如何對於兩者完全不同特色之文化體進行一個「文化化合」的過程,即從初期接觸時所發生之衝突,後透過持續的接觸和發展,從而調整、適應,最後趨向一個文化化合的型態,簡單的說,就是將外來文化融合自我族群文化特色,加以吸收、轉化、利用,而成為屬於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筆者認為,透過此種深入學習態度去分析、思考各個族群的生活方式,想必可以歸納出一個原理通則出來,並運用此理念,去探討各項變化、統整之題型。
(二)原住民族文化史
  原住民族文化史主要重心乃在於原住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族群代表特色,讀者於準備此一部分時,必須考慮到原住民族的社會制度、經濟生活、信仰祭典、生命禮俗及其藝術文化等六個面向。此六項彼此互相連絡、影響,如信仰則發展祭典因而產生禁忌,所以生命禮俗中諸多儀式,即生、老、病、死等情形,則形成該族群的社會組織特色,此一網狀文化結構,在這六個文化面向中,以「信仰祭典」最為重要。
  信仰為一族群心靈價值核心所在,人的所作所為、行為舉止無不受到信仰的支配,直言之,信仰的特色即族群文化特色的縮影,基於信仰,決定族群的生活方式,因而構成該族群的文化特色。原住民文化透過信仰的方式形成,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則透過世代間口傳的神話傳說而保留下來,是故信仰與傳說彼此相輔相成。原住民的神話傳說,雖在歷史上並不具有絕對確信的歷史地位,筆者願各位讀者於解讀原住民神話傳說時,將其視為信仰、禁忌、文化來源等文化面向去解讀,藉由神話的特性來了解其文化特色,相信在認識原住民文化時,可以能更合理且符合邏輯的了解原住民文化特色。
(三)命題趨勢
  展望未來考題,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基本題型外,在統整、變化題形上會朝向原住民發展史與原住民文化史的統整運用,各族群文化性質間比較,及在深度文化內涵上的比較與應用,舉例如下:
  『進階題型』賽夏族矮靈祭典其文化特色何在?
  『考題分析』
  以「氏族祭祀組織」、「神話傳說史詩」及「外族靈之信仰」,為賽夏族矮靈祭之特色,而這也是賽夏族祭典不同於其他原住民族祭典最大之處。
  讀者若能清楚了解各族群之文化內涵,並深度思考其文化所代表之意義及在日常生活行為中所為之的展現,透過此一融合、統整、比較學習各原住民族群文化,相信在學習原住民族史時,必會擁有一份踏實感。
編者 謹識


台灣原住民族史大意(含概要)-看這本就夠了(8版)※點我購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